高考前一月 專家給考生和家長支招——
●無論有多好的輔食,每頓的主食必不可少
●不要迷信保健品,如果確實要吃,提前一個月吃讓身體適應
●建議每天花15~20分鐘進行一些“不需動腦”的活動,如散步、慢跑等
●家長也應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別給孩子“特殊優(yōu)待”
五一過后,高考、中考備考就算進入了“一條直路”。剩下一月的時間里,看著孩子辛苦備考,許多家長都有“想幫忙卻幫不上”的感覺。為此,記者請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專家,為考生的飲食、起居、心理調節(jié)等方面提供專業(yè)指導。
飲食往往是考生家長們感到最有用武之地的一塊。專家表示,考前飲食還是應該保持均衡,無論家長在做輔食上花了多少心思,都不要忽略主食的重要性,因為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大腦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另外,也不要迷信保健品,假如考生心情緊張胃口不佳需要另外補充,均衡營養(yǎng)素比補蛋白粉更適合考生。作息方面,建議每天花15~20分鐘進行一些“不需動腦”的活動,如散步、慢跑等,給大腦一段放松休整的時間。專家還表示,在這個時候,家長給孩子的“特殊優(yōu)待”往往會化作無形壓力,家長自己也應保持平常心。
飲食篇:輔食再好主食也必不可少
“復習幫不上什么忙,就給孩子做點好吃的吧!本陌才趴煽陲埐耸遣簧偌议L考前的“必修課”?墒牵鍪裁闯杂滞且淮箅y題。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潘丹峰表示,主要還是應該均衡飲食,“因為每類食物提供的營養(yǎng)和所起的作用都不同,并非某類食物多吃幾口就能替代另一類食物。”
在一頓飯中,尤其是大考前夕的餐桌上,主食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有的家長給孩子煲了靚湯或做了一桌好菜,會讓孩子少吃幾口飯,多喝碗湯、多吃塊肉。而實際上,人體生理活動、體力和腦力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是由碳水化合物供給,而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就是各種主食,如米面及其制品等,“無論有多好的輔食,每頓的主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要保證充足的分量”。
另外強調早餐一定要吃好,不要忙著復習就不吃早餐或只喝一盒牛奶對付,沒有主食會影響大腦細胞的能量供給,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不過,早餐光吃主食同樣不好,因為碳水化合物在消化系統(tǒng)中排空較快,只吃主食很快就會有饑餓感,因此需要搭配高蛋白食物,在提供營養(yǎng)同時可增加飽腹感,維持體內血糖水平的穩(wěn)定。早餐最好包括主食和含優(yōu)質蛋白豐富的食物,如面包加牛奶或餃子、窩蛋面條等。
潘丹峰說,參加高考的學生所需營養(yǎng)可以參照以下分量,一般來說,每頓飯2~3兩的主食,每天150~200克肉類、1只雞蛋、1盒牛奶、500克蔬菜、200克水果,就能包含一天人體所需的各大類營養(yǎng)物質。不要吃大魚大肉、肥膩油炸食物,可適量選擇較適合考生的肉類,魚肉、禽肉易消化,海魚富含DHA,可交替選用。在這個流感多發(fā)季節(jié),新鮮蔬果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有助于預防呼吸道感染,家長也可以把新鮮水果榨成果汁,既可調節(jié)孩子的胃口,也可補充維生素。
煲湯以中性湯水為宜
潘丹峰介紹,臨近大考精神緊張,孩子有可能不太開胃,家長可以適當煲一些湯水調節(jié)胃口,紅蘿卜玉米馬蹄煲豬骨湯、鮮淮山蟲草花煲水鴨、松茸煲雞等中性湯水比較適合。假如要用藥材,一定要根據(jù)孩子的體質辨證論治。她表示,考生年紀正輕,體虛的人并不多,反而是燥熱的較多,用大補的藥材未必會耐受得了。如果每頓飯吃不了太多,可以分開幾餐來吃,比如上午課間加一個小包子,晚飯后復習到10時左右,可加一杯牛奶麥片或一碗云吞面。
至于很多家長關心的保健品,潘丹峰表示,保健品營養(yǎng)成分起作用不能立竿見影,如果確實要吃,提前一個月吃來讓身體適應,并注意觀察胃腸道、睡眠等方面的反應。不要迷信保健品,因為通過均衡飲食,攝入的各類營養(yǎng)物質是可以維持日常需要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復習期間吃得少、消耗大,購買蛋白粉給孩子補充。其實,蛋白質并非大腦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假如因為學習緊張、胃口不佳,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的均衡營養(yǎng)素,情況嚴重的,最好到醫(yī)院的營養(yǎng)門診咨詢醫(yī)生。而含咖啡因的功能性飲料,偶爾喝用來提神可以,切記不要依賴。
潘丹峰特別指出,飲食均衡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過程,偶爾一兩頓胃口不好、少吃幾口,影響不大。反倒是要提醒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不需太緊張,讓自己和孩子都保持輕松的心境。
起居篇:復習再忙也要抽20分鐘做運動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主任潘小平說,睡眠是人整理學習記憶的過程,因此在考前一個月里,應保持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使人有良好的記憶力和清醒的頭腦,不要熬夜復習到深夜一兩點,否則晚上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就容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有的學生到了這個階段,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拿著書本背,這樣復習其實效率不高。”潘小平說,考生的大腦每天被公式、英文字母充斥,很需要一段休息時間,哪怕只是每天15~20分鐘的體操、慢跑、散步,讓眼睛看看遠處綠色的植物,身體稍微出出汗。這段“不用腦”的時間可以讓腦細胞、大腦皮層得到休整。假如確實沒有完整的時間段,也可以把20分鐘一分為二,早晨、傍晚各一次,復習起來肯定事半功倍。
心理篇:特殊待遇也是種無形壓力
每年5月中,到醫(yī)院心理科咨詢的高考、中考生都會多起來。潘小平說,隨著大考臨近,學校里“還剩XX天”的標語、同學們埋頭復習的氛圍,都容易使考生感到緊張、焦慮,甚至個別會有畏難情緒、想放棄考試。她建議考生們從戰(zhàn)略上“藐視”大考,抱著“打得贏也得打,打不贏也要打”、“橫豎都要一考”的心態(tài)來應對。而從戰(zhàn)術上,可以根據(jù)個人情況調整一下學習方法,“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某個科目,在復習做題時這一科往往一做就是做很久。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優(yōu)勢科目是不是可以少放一些精力,用剩下不多的時間攻攻不夠扎實的科目?”
部分考生家長的心理緊張在這段時間不亞于子女:“我回到家都不敢問他了,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看他的表情,揣測他的心情如何、信心多大。”潘小平提醒,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情緒可以互相感染。家長嘴上說著“我不會給你壓力!”可是平時突然百般呵護,又是燉湯,又是不敢看電視,這種特殊待遇實際上就是無形的壓力。所以潘小平建議,最好就是家長之前怎么對孩子的,這段時間也繼續(xù)保持,“最多是從生活細處提點一下,比如天氣變了,提醒孩子多穿件衣服、記得帶傘。關于學習的事情,說實話家長也確實幫不上什么忙,其實也不用多問,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散步,和孩子聊聊平時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從學習中轉換一下‘頻道’!(文/記者 伍仞 通訊員 徐晶 醫(yī)學指導/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主任潘小平、廣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潘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