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教育

這樣玩游戲?qū)!爸巍焙⒆硬缓先?/h1>

2019年05月17日07:5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樣玩游戲?qū)!爸巍焙⒆硬缓先?/div>

孩子上幼兒園之后,許多家長會收到老師的善意提醒——“你們家孩子是不是太內(nèi)向啦?他總是一個人坐在地上玩積木或者看書。老師給指令的時候,他心不在焉,坐在一邊看著。做游戲時,總愿意自己一個人玩,幾乎不和老師、其他小朋友交流!钡玫竭@樣的反饋,家長不由得心里打鼓:我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在幼兒園階段,兒童的社交能力是比學習能力更受關(guān)注的能力,特別是同伴交往能力。無論是父母或老師,都期待孩子能合群,善于與老師、同伴溝通交流。一旦孩子出現(xiàn)不合群的現(xiàn)象,父母都會變得有些緊張。不合群問題的背后隱藏著父母的隱憂:“他這么不合群,是不是存在心理缺陷?以后上小學、中學怎么辦?會不會一個人默默地坐在那里,沒有任何朋友?會不會因為不合群受欺負?”甚至在查找相關(guān)書籍之后,回想一下“孩子的眼神交流有點少,語言發(fā)展比同齡孩子弱一點”,反而陷入更嚴重的恐慌。

孩子是否不合群 要視年齡而定

事實上,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這是特定年齡段出現(xiàn)的正常現(xiàn)象。孩子參與游戲的方式除了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合作游戲之外,還會出現(xiàn)以下情形:

1.單獨游戲——孩子自己玩玩具,沉浸在自己的游戲世界里,不關(guān)心周遭的人或者事情;

2.旁觀者行為——孩子觀察別人玩玩具,他們默默地觀察別人,或者提出一些建議,但很少自己動手擺弄玩具;

3.平行游戲——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互借玩具,但他們很少交流,基本上是各玩各的。

因此,孩子在游戲過程中不合群的問題,要根據(jù)年齡判斷。直到幼兒園大班時,孩子都是以坐在一起各自玩耍的平行游戲為主的;到了大班后半學期,計劃性的合作游戲才逐步增多。特別是學齡前的孩子出現(xiàn)單獨游戲的現(xiàn)象,不能說明他們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

這些小游戲 讓寶寶成“社交達人”

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同伴交往的能力呢?在孩子的世界里,最普遍的溝通媒介是游戲。因此,家長可以借助游戲的形式來幫助孩子。

1.提供豐富的親子互動游戲。常見的親子互動游戲有運動性游戲(拍球跳繩)、象征性游戲(角色扮演)以及建構(gòu)性游戲(積木拼搭)。比如,一個孩子在游戲過程中說出,他不和其他孩子玩耍的原因是“他一直觀察,看看誰和自己一樣喜歡積木,彼此能成為好朋友”。對于幼兒園小班與中班的孩子而言,單純依靠語言,很難如實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借助親子互動游戲,家長能知道孩子行為背后的真實意圖,從而更客觀地判斷孩子的發(fā)展狀況。

2.增強兒童的游戲規(guī)則意識。如果孩子缺乏必要的游戲規(guī)則意識,可能在融入群體時出現(xiàn)困難。當孩子們制定好游戲規(guī)則時,一個孩子不想遵守游戲規(guī)則,總想打破游戲規(guī)則,可能出現(xiàn)同伴排斥。比如,孩子們都為搭建積木高塔想辦法,只有他在一旁搞破壞。久而久之,其他孩子就不愿和他一起玩。家長可借助棋類或球類等競技性游戲,讓兒童了解規(guī)則的重要性,提升兒童主動參與游戲的意愿,建立必要的游戲規(guī)則意識。

3.提供充足的同伴游戲機會。一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缺乏集體生活的體驗,不知道如何與同伴相處。因此,家長為孩子提供結(jié)識同伴的機會,形成同伴游戲的氛圍。比如,家長可以帶孩子在公園里或廣場上結(jié)識新朋友,也可以約朋友家的孩子一起出游。與成人相比,年齡相仿的同伴是兒童更愿意模仿的對象。孩子更理解同伴的想法,也更愿意效仿同伴的行為。模仿是兒童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同伴游戲,讓孩子在玩耍中學會與同伴互動、交流與分享。

文/石孟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分享
  • 關(guān)注
返回頂部
招远市| 岳池县| 东安县| 安阳县| 普兰县| 榆林市| 桓台县| 石狮市| 乳山市| 长武县| 泽库县| 锡林浩特市| 土默特右旗| 合肥市| 梅河口市| 大余县| 法库县| 大竹县| 梅河口市| 绩溪县| 乐至县| 金秀| 丰台区| 云南省| 分宜县| 柯坪县| 宝山区| 龙胜| 清水河县| 买车| 南城县| 建水县| 榆林市| 石楼县| 连山| 保德县| 大名县| 常山县| 华坪县|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