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教育

跟著課本去旅行 體驗文化的中國

2024年07月26日08:2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化評析】跟著課本去旅行 體驗文化的中國

隨著暑假到來,中小學生旅游出行被列入了許多家庭的日程表。據(jù)報道,2024年暑期各大旅游平臺、旅行社紛紛上新研學游產(chǎn)品,從博物館發(fā)現(xiàn)之旅,到探索自然親子活動,再到海外游學項目,各地研學游熱度繼續(xù)攀升。而在眾多研學游方案中,一種被稱為“課本游”的旅游新形式受到眾多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有數(shù)據(jù)顯示,那些在語文課本里被描寫過的景點,比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江西瑞金紅井、安徽黃山、河北趙州橋、浙江金華雙龍洞、北京圓明園、廣東江門小鳥天堂、浙江紹興魯迅故居等,在暑假期間接待的中小學生游客數(shù)量大幅提高,許多中小學生都通過語文課本了解了此類景點并慕名前來打卡留念。除了語文課本外,其他課本中同樣藏著眾多寶藏景點和旅游線路。歷史文物、自然科學同樣成為“課本游”的打卡對象。

“課本游”的走紅,其實是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深度學習的一種自然體現(xiàn)。以語文為例,入選語文教材的課文,都經(jīng)過層層篩選,具有豐富的文學底蘊,在語言表達上也是文質(zhì)兼勝,堪稱經(jīng)典。但課文選得再好,作者寫得再美,也都是書面知識和二手經(jīng)驗!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毕冉(jīng)過課堂理論學習,再親臨現(xiàn)場與學過的知識、道理相對比,這本身就是兒童心理學家所說的再同化和再順應的過程,同時也符合了人對深度學習和情感慰藉的某種需求。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孔子世家》最后寫道:“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边@種學習需求和情感沖動,與當前“課本游”的走紅可謂心同理同。

“課本游”的走紅,更是一種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集體共鳴,以及對文化中國自發(fā)的體認和尋根。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經(jīng)典篇目,是一代代中國人成長的共同記憶,比如茅以升的《趙州橋》、葉圣陶的《蘇州園林》、蕭紅的《火燒云》、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而《登鸛雀樓》《岳陽樓記》《滕王閣序》等古詩文更是如此。古人說:“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闭窃谶@樣長輩攜晚輩、一輩復一輩的反復登臨、瞻仰、懷古、訴說、創(chuàng)作中,留下中國烙印的文化形態(tài)得以形成,成為中國文化和中國大地的獨特風景。這樣的獨特性,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堅固的文化根基。事實上,這些吸引著一代代中國人前往游覽、尋根、朝圣的“課本游”目的地,在慰藉、凈化、充實游客自身的同時,也豐盈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文化中國的外延內(nèi)涵。

有網(wǎng)友感嘆:“如果不是急著趕路,語文應該是最美的學科。”新時代,隨著交通的日益便利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現(xiàn)在的學生完全可以實現(xiàn)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課本游”的主要受眾是中小學生,因此也要更加注重傳播的方式方法,在寓教于樂、寓教于游中實現(xiàn)對于書本知識的體認和超越。而在這種培養(yǎng)模式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自然更有文化自信,更能平視世界,并在自信和平視中成為肩負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時代新人。

(作者:羅容海,系北京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卫辉市| 盐池县| 延川县| 望城县| 淮滨县| 青浦区| 冷水江市| 洪湖市| 蓬莱市| 康马县| 和平区| 灵宝市| 晋城| 桐庐县| 修武县| 泗洪县| 阳朔县| 红河县| 故城县| 腾冲县| 嘉祥县| 惠州市| 芷江| 兰溪市| 临沭县| 涟水县| 元朗区| 拜泉县| 伊吾县| 南昌县| 称多县| 塔河县| 佛教| 钦州市| 湘西| 会宁县| 嘉祥县| 蒲城县| 萝北县| 简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