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課程強校,滿足多元需求
課程文化建設不但關系著培養(yǎng)生命人的問題,而且能夠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學校領導力的核心應該是課程領導力。
(一)堅持“六結合”原則,強化課程文化建設
“六結合”原則,即課程建設與學校辦學願景相結合、與學生培養(yǎng)目標相結合、與學??煽刭Y源相結合、與課堂教學改進相結合、與北京市學科改進意見相結合、以及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相結合。
(二)構建特色“學園”課程體系,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
堅持“校內人人是課程,校內外處處有課程”的理念,充分挖掘教師資源、家長資源、學生資源、社區(qū)資源、社會資源等,著力構建特色的生活化、多樣化、生態(tài)化的“學園”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國學園、博學園、英語園、藝術園、體育園、體驗園、探究園、生命園等。如下圖所示。
在“學園”課程體系中實現(xiàn)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有機整合,融會貫通,滿足學生全面與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提升學生的國學素養(yǎng)、英語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生活素養(yǎng)等綜合素養(yǎng)。在“學園”課程體系的設置上突出基礎性、拓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特色課程體系的實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和機會,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途徑強化課程文化建設:
1.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
落實國家課程計劃,認真落實學科課程標準,結合農村學生特點,強化學習方式的改進,注重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探究性、應用性和生活化。
2.地方課程滲透式落實
落實好地方課程,把各專題教育融合、滲透在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當中,通過各種教育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深化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3.校本課程綜合化建設
根據(jù)學生的特長、興趣和需求,依據(jù)可控的社會資源、教師資源、家長資源、學生資源和學校資源,在八大“學園”中開發(fā)出一系列有特色的校本課程(70多門),滿足山區(qū)住宿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需求,提高學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目前,每日經(jīng)典欣賞與誦讀、開放式閱讀課程、非物質文化遺產——麥秸畫制作進校園、致遠國學課程基地建設、探究京西古道文化、探究王平濕地、走進東西分析股份有限公司、走進凱悅酒店集團、以月為主題的節(jié)日課程等已經(jīng)成為課程體系中的特色課程。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