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兒童”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很小,而其中能接受科學的、適合“超常兒童”教育的人則少之又少。
去年,有媒體報道一個4歲的小女孩,不僅能背誦初中、高中的語文課本,而且連“四書”也能背得滾瓜爛熟,據(jù)說早在她1歲零4個月,就能背《唐詩三百首》、《三字經(jīng)》等。
雖然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測試,不過如此超強的記憶力足以證明這個女孩有“超!敝,不過,由于父母缺少專業(yè)的知識,也只能讓她繼續(xù)背更多的東西。
“傷仲永”的事例并不少見,不少孩子小時候聰明過人,小學、中學連續(xù)跳級,但往往“跳著跳著”就不再“神”了。
有觀點認為人類大腦的潛能接近于無限,“多用腦”可以開發(fā)大腦。專家卻指出,掠奪式地使用大腦,無異于自我摧殘。過度用腦,拔苗助長,并不是在開發(fā)大腦,反而會造成腦早衰。即使是“神童”也不例外。
面對社會上對“超常兒童”的種種評說,中科院心理所的專家們也感到了壓力。
這份壓力一方面來自社會上對“超常兒童”及“超常教育”的誤解,同時也有一份“盡快把科學的觀念傳播出去的壓力”,施建農(nóng)說。
“超常兒童”是特殊兒童
其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94年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就通過宣言指出:“每個兒童都有其獨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學習需要;教育制度的設(shè)計和教育計劃的實施應該考慮到這些特性和需要的廣泛差異!睂Σ煌N類特殊兒童的教育又可分為盲童教育、聾童教育、智力落后兒童教育、超常兒童教育、言語障礙兒童教育、情緒和行為障礙兒童教育,多重殘疾兒童教育等。
因此,很多國家把“超常兒童”教育納入特殊教育的范疇,并有相關(guān)的法律規(guī)定。
施建農(nóng)介紹,因為他一直從事“超常兒童”的研究,因此經(jīng)常有機會了解國外在這個領(lǐng)域的情況。兩年前在一次會議上,施建農(nóng)聽到一個美國同行抱怨“不受重視”,“其實,據(jù)我了解,當年全美聯(lián)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用在‘超常兒童’上的所有費用為5億多美元!笔┙ㄞr(nóng)說。
但在我國的法律中,沒有專門針對“超常兒童”的相關(guān)條款。我國的特殊教育對象主要是盲、聾、啞、智力落后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兒童和青少年,并不包括“超常兒童”。
“超常兒童”教育沒有任何法律依據(jù),也是造成當前各種亂象的重要原因。
“而且,這對‘超常兒童’來說是一種不公平!笔┙ㄞr(nóng)說。
在這種情況下,“超常兒童”只能與普通兒童一起進行學習。
由于“超常兒童”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獨特特點,比如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喜歡提問等,在一個正常的課堂秩序下,他們可能用15分鐘時間就學完了45分鐘的課堂內(nèi)容,剩下的時間里他們的行為就有可能被認為是擾亂課堂秩序,打亂了教學計劃,而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智力超常也不能被擠壓
正因為沒有專門的法律規(guī)定,就給一些人提供了鉆空子的機會。
大多數(shù)培訓機構(gòu)在忽悠家長時都打著“早期開發(fā)”的旗號,“‘超常兒童’確實需要早期教育,但不是他們那種教育方法!笔┙ㄞr(nóng)說。
陳先生在一個機構(gòu)有關(guān)“超常兒童”培訓的說明會上提了一個問題:“‘育民’、‘育才’‘超常班’的孩子后來發(fā)展的怎么樣?”說明會的演講者以這個問題“太敏感”而拒絕回答。
確實,這是一個諱莫如深的問題。
媒體上常常有小“神童”從大學退學的報道。仔細分析這些案例,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孩子都在很小的時候表現(xiàn)出了超人的智商,有的兩歲就能認幾百個字,有的6歲就能進行復雜計算,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身邊的人太過重視他們“過人”的一面,有的甚至“除了學習什么也不讓做”。
這是一種“擠壓”式的教育,似乎只有別人用十二年完成的學業(yè)他們用八年甚至更少時間完成,才能稱得上“神童”。
而一些學校進行的“超常兒童”教育實驗,也會采取壓縮學制的辦法。比如北京八中的少兒班要用4年完成8年的學業(yè)。
“‘超常兒童’首先是一個生命體,他首先要身體健康,他還得是一個社會人!笔┙ㄞr(nóng)說。
幾年前,記者在北京八中采訪時了解到,少年班孩子的體育課比其他班孩子還要多,除此之外,還經(jīng)常到戶外劃船、游泳、爬山、溜冰,甚至還有自行車遠足。
中科院心理所在育才設(shè)立實驗班后,更是嘗試著不再縮短學制,而是充實這些孩子的課程。
除國家規(guī)定課程外,實驗班增添了開發(fā)孩子潛質(zhì)的課程,如英語口語、書法、棋類等。同時,普通學校的學生每周上五天課,實驗班的學生上四天,每周專門設(shè)立了“綜合社會實踐課”, 課程包括爬山訓練、感受饑餓和勞累、體驗挫折等,把原來只限于課堂的課程更多地搬到自然中完成,讓學生在體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超常兒童’實驗班招收了那些非超常兒童,對這些孩子來說將是一種傷害,”施建農(nóng)說,實驗班的課程完全是按照“超常兒童”的特點設(shè)計的,比如,四天完成普通學生五天的課程,普通孩子在這樣的學習中將會感到極大的壓力,同時也會有很強的挫敗感。這不僅不利于他們正常學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他們學習的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
家長應調(diào)整心態(tài)選擇相信現(xiàn)實
雖然,“超常兒童”實驗班提供的是只適合“超常兒童”的教育,但是,越來越多的“超常班”的出現(xiàn)加劇了更多孩子的應試壓力,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其實,絕大多數(shù)家長并沒有真正分清“超常兒童”實驗班或“早培班”與其他實驗班的區(qū)別。似乎只要上了一個“實驗班”,孩子的將來就有了保障。
很多教育專家都指出,這種盲目狀態(tài)是家長自身焦慮的一種體現(xiàn),是在社會生活中缺少安全感的體現(xiàn):似乎只有出人頭地生活才有保障。
施建農(nóng)認為,盲目追求名牌學校追求重點班的前提是:人人都是一樣的,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選擇同一標準下的“好”學校和“好”班級。
施建農(nóng)介紹,上世紀時,西方一些國家的學校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當時的學校里只強調(diào)學生在邏輯—數(shù)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fā)展,這使得很多在其他方面,比如空間智能、肢體智能比較優(yōu)秀的孩子就會缺少成就感。而多元智能理論的產(chǎn)生,正好應對這樣的問題,讓教育發(fā)現(xiàn)不同孩子的不同長處,使每個孩子都能自信地成長。
“這樣的理論到中國來就變了,本來尋找長處的理論,變成了尋找短處的理論!笔┙ㄞr(nóng)說。不少家長由此找到為孩子“拾遺補缺”的依據(jù),同時,一些機構(gòu)也找到了繼續(xù)忽悠家長的工具。
“每個家長面前都擺著兩個東西:‘事實’和‘愿望’!笔┙ㄞr(nóng)說,真正理解孩子之間是不同的,就會選擇相信“事實”,而那些不面對現(xiàn)實總是選擇相信自己內(nèi)心愿望的家長就更容易被周圍環(huán)境所左右。因此,社會上出現(xiàn)的“考神童”熱,就是這種心態(tài)的表現(xiàn),沒有“超常班”也會有其他的什么班。
對于孩子的成長,不少教育專家會這樣說:“請注意,不要在春天的時候搖晃一棵蘋果樹!睂τ谔熨Y聰穎的孩子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樊未晨 陳奕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