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華文教師共探教學新路
參加研習班的華文教師留影。 |
華文教師在中國畫課堂上學畫畫。 |
華文教師在長城上合影留念。 |
華文教師在上太極拳課。 |
日前,由國務院僑辦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文教育基地承辦的2023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文教育·華文教師”研習班舉辦,為來自海外的百名華文教師提供相互交流、深入了解中國發(fā)展的機會。
教師們表示,在研習中大家互相分享教育資源,對中國的發(fā)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為前輩對海外華文教育的熱情與堅守所感動。
搭建了解中華文化之橋
對于很多在海外的華文教師而言,讓學生了解祖(籍)國的發(fā)展以及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是教學重點。
孟涵想來自加拿大卡爾加里市,學習視覺藝術,并在卡爾加里清華中文學校兼任華文教師!拔医痰闹饕且弧⒍昙壍膶W生,他們的中文讀寫多是零基礎,學習漢字對他們來說挑戰(zhàn)較大。” 孟涵想說。
“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會將繪畫和漢字結合起來。”孟涵想舉例說,“例如,在教他們漢字的偏旁部首時,‘水’字旁可以被看作3個小水滴,‘草字頭’可以被看作一叢綠草。想讓孩子們記下這個漢字,我并不會先問他們怎么寫,而是讓他們先進行形象聯(lián)想,這樣他們就會對這個字有更加深刻的記憶!
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歐華漢語語言學校的華文教師張艷用播放紀錄片的形式,為孩子們認識中國打開了一扇門。“我會為他們播放《大美中國》等紀錄片,當孩子們看到祖(籍)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美景,領略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時,都感嘆中國的美麗和壯闊,期待能夠在假期去實地欣賞。”
張艷認為,當華文教師可以從“美”的角度將中國的故事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有助于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杜甫中文學校的華文教師龐鑫聽到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講述故宮的故事時,深受觸動!澳且豢,我在想,只有激發(fā)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興趣,才能喚起他們學習中文的熱情。就像單院長的講述讓我們對故宮有了不一樣的了解一樣,華文教師要為孩子們搭建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橋梁!饼嬾握f。
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應對挑戰(zhàn)
雖然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中文學習興趣是華文教師的共識,但在開展華文教學的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比如缺乏中文語境、學生學習中文的動力不足等。
張艷認為,華文學校學生學習中文的挑戰(zhàn)之一是缺乏中文語境。“當身邊說中文的人不多時,學生就不怎么說中文了,他們學習中文的動力并非來自興趣,更多是家長的要求和推動,這種被動學習難以讓他們保持學習中文的熱情!
“學生學習中文的目的之一是學以致用。然而,由于缺少中文運用環(huán)境,他們很難在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這就導致其學習動力不足!睆埰G以漢字學習為例解釋道,漢字學習尤其是漢字書寫是學生們公認的學習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漢字較多的讀本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負擔,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但反過來,漢字相對較少、內容過于簡單的讀本又和學生現(xiàn)有思維水平脫節(jié),無法將學到的內容和朋友進行交流。對教師來說,平衡好其中的關系,是一大挑戰(zhàn)。
針對此類情況,華文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將學生被動式的學習轉化為主動式的參與。在內容上,引入剪紙、書法、京劇等,學生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形式上,注重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比如引入科技教學手段,運用新型教學資源,舉辦中文朗誦比賽、中文作文大賽等,讓學生從中文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正如相關專家所說,語言教學目標要從灌輸和記憶轉向學以致用、促進思考、促進語言創(chuàng)造性輸出。
此外,有的華文教師并非科班出身,華文教學相關經驗儲備不足,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希望未來會有面向海外華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考核。同時,希望提供更多的培訓,促進華文教師間的交流,提升大家的教學能力!饼嬾握f。
研習交流之旅收獲滿滿
“到北京參加研學,我感受到濃郁的中華文化氛圍!眮碜孕录悠碌娜A文教師劉炯紅說。
研習期間,學員們聆聽了單霽翔、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國龍等名師大咖帶來的講座,為充實理論知識、了解當代中國、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建起了橋梁。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杜曉勤的講座,令研討班中的學員印象深刻。這場講座以《唐詩經典作品文本細讀和詩意探微》為主題,分享了理解、講授古詩和古文的方法。
張艷翻開自己上課時記錄的筆記說:“在教授古詩詞時,我們不僅要講解其字面含義,還要講述古詩詞背后的故事。如果能將這種講古詩的方法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我的教學能力會有大的提升。”
在英國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劉珈羽也對這場講座給予好評!拔覍ξ幕瘋鞑シ浅8信d趣,在英國的杜倫中文學校已經任教3年。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我有實踐,通過此次研學進一步補充了理論知識!眲㈢煊鹫f,“聽了杜老師的講座,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
來自德國波恩華僑中文學校的華文教師潘娜對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孟德宏的漢字講解印象深刻!懊侠蠋熃o大家講解漢字,不僅講漢字的本意,還講漢字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時拓展其他相關的漢字。我之前并不了解這種教學法,此次聽了很受啟發(fā),這對自己的漢字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迸四日f。
來自日本的華文教師胡若雪是第二次參加北外的華文教師研習班。“如果說第一次是抱著看一看的態(tài)度,那這一次就是抱著必須來的決心。當看到北外發(fā)布培訓課程表時,就被深深吸引。怎么能不來呢?親和幽默的孟德宏老師關于漢字的講解讓我記憶猶新。他在今年研習班的講座中,不僅帶來了新的故事,還讓一個個漢字鮮活起來,對我們的教學十分有啟發(fā)。”胡若雪說。
擔負傳承中華文化使命
參加此次研習,龐鑫作為華文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被進一步激發(fā)出來!拔覀兛吹街袊畈l(fā)展的景象,就有更強的自豪感開展華文教學,傳播中華文化!饼嬾握f。
“開展華文教育,讓學生對自己的身份有更深了解!本挼樵迫A師范學院幼稚園園長楊會雄提到,在幼稚園上學的華裔學生和國內學生用同樣的教材,讀到中國等詞時,他們會思考自己從哪里來。
“華文教師肩負一種使命:通過華文教育讓華人子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楊會雄說。
對華文教師的使命,參與研習的學員都有自己的理解,但開展華文教育是在更深層次上打通學生和祖(籍)國之間的文化路徑,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實現(xiàn)文化共鳴是他們的共識。
孟涵想說:“中國的不少優(yōu)秀作品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例如最近上映的電影《長安三萬里》。我的職責是為華裔學生提供一種‘文化預熱’,這種預熱并不僅是讓他們看懂、讀懂字幕里的每一個字,而是讓其在看到這些情節(jié)和故事時,能夠收獲和中國國內學生同樣的情感體驗!
潘娜則被開設講座的各位老師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那種熱愛打動。她說:“老師們對工作的那種情懷讓我很是感動,這也讓作為華文教師的我對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對未來的華文教育發(fā)展,南楠堅定地說:“只要我們擔負起自己的使命,我們的學生就能接續(xù)中華文化根脈,用美麗的中文講述他們眼中的星辰大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