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教育>>滾動新聞

天氣漸漸冷,秋衣秋褲出場 古人是怎么取暖的?

2013年11月20日07:20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jī)看新聞
原標(biāo)題:天氣漸漸冷,秋衣秋褲出場 古人是怎么取暖的?

  看著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大家秋衣秋褲口罩手套之類的都派上用場了,等再過一陣子,空調(diào)神馬的都要上馬了。這時候憶苦思甜,冷不丁會閃過這個念頭——在那沒有羽絨衣沒有暖氣沒有電熱毯等等裝備的古代,古人在冬天究竟是怎么取暖的呢?

  其實氣象學(xué)上專門有一門名為古氣候的學(xué)科,著名的氣候?qū)W家竺可楨就運(yùn)用過考古學(xué)、物候?qū)W、方志學(xué)的方法,對我國近5000年來氣候狀況進(jìn)行過研究。

  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1400年的2000多年間,中國經(jīng)歷了四個寒冷期,分別是西周前期;東漢、三國、南北朝時期;兩宋時期;明初至清末。在最后這一次寒冷期,長江中下游湖泊及沿海亞熱帶地區(qū)霜雪頻繁,太湖封凍16次。

  那么古人是怎么抵御嚴(yán)寒的呢?在農(nóng)耕時代,窮人只能用灶灰取暖(也有不少人連灶灰都沒有),條件稍好一點(diǎn)的人家用泥制的盆盛裝燒火做飯的“灶灰”取暖;富裕人家冬天取暖雖然用的是木炭,但所用的器具炭盆精致、考究得多,有鐵的、銅的、錫的。當(dāng)然,最有意思的是,一些文人騷客用上了手爐、腳爐后,還冒出了“取暖文化”。

  我們從唐詩中,也能略知一二。比如,“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边@是唐朝的貧苦人家。“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唐朝的富貴人家,用上了手爐。

  手爐就是用來暖手暖腳的小火爐,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暖寶寶。爐外加罩,且精巧玲瓏、形狀多樣,甚至還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稱為“暖手爐”、“火籠”。清代詩人張劭曾作詩贊之:“松灰籠暖袖先知,銀葉香飄篆一絲。頂伴梅花平出網(wǎng),展環(huán)竹節(jié)臥生枝?v使詩家寒到骨,陽春腕底已生姿!

  在浙西的農(nóng)村一帶,有些人家還習(xí)慣燒個火籠,里面是柴灰覆蓋著的燒紅的碳。冬天,孩子們帶著它去學(xué)校,焐手焐腳都好。

  在杭州的南宋御街上,現(xiàn)在還能買到黃銅做的湯婆子,一百元左右一只,灌上熱水放在被窩里可以暖被窩。其實這也算是老物件,相當(dāng)于古代的熱水袋。在南宋的時候,專家考證出來當(dāng)時氣候也是偏冷的,不知道湯婆子是不是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記者 逯海濤)

(來源:錢江晚報)


社區(qū)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大足县| 玛曲县| 新龙县| 佛山市| 仙游县| 那坡县| 石景山区| 荣成市| 旺苍县| 金山区| 抚松县| 邛崃市| 双牌县| 河北区| 西盟| 邹平县| 临海市| 榆林市| 特克斯县| 邮箱| 无极县| 林口县| 吐鲁番市| 兴文县| 汉寿县| 如东县| 敖汉旗| 名山县| 东宁县| 渑池县| 米易县| 女性| 兴业县| 河间市| 泗阳县| 鹰潭市| 临漳县| 五原县| 常熟市|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