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高考"閱卷:閱卷人員大都超負荷工作--教育--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教育>>滾動新聞

揭秘古代"高考"閱卷:閱卷人員大都超負荷工作

2013年05月20日09:00    來源: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考生和家長非常關(guān)注閱卷的認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位于夫子廟的“江南貢院”曾是中國科舉最大的考試場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閱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閱卷的?

  江南貢院牌樓。

  閱前程序:糊名易書

  與現(xiàn)代一樣,可以看成是古代“高考”的鄉(xiāng)試,在考試結(jié)束后最重要的程序也是閱卷。但古代送給閱卷人員的試卷,并不是考生的原卷,而是經(jīng)過了一系列特殊處理的。

  那時有一套嚴格的反作弊規(guī)定,在閱卷階段的要求更為嚴格。現(xiàn)場監(jiān)考人員在收卷后,首先將卷子交給彌封官,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折疊掩蓋起來,用空白紙彌封后,再加蓋騎縫章。

  這個程序叫“糊名”,即把包括考生姓名在內(nèi)的個人信息隱藏起來。現(xiàn)在高考試卷也采取這種方法,不同的是不再用糨糊,而是用訂書機直接裝訂密封。

  “糊名”之后,還有更重要的“易書”。

  易書,就是安排專門人員,將彌封后的試卷如實地重抄一遍。為了防止謄錄有誤,謄錄手每天的工作量均有限定。清代規(guī)定,每人每天只能謄寫3份試卷。所以,每屆考試都需要大量的謄錄手。具體人數(shù)會根據(jù)當屆考生的多少來定,多的上千人,少的也要幾百人。

  上述整個過程,叫“糊名易書”。這種嚴防作弊的閱卷方法,出現(xiàn)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其目的當然是防止考生與閱卷人員串通,在試卷上留下記號,或是閱卷人員認出自己熟悉考生的筆跡而作弊。

(責編:林露、熊旭)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

广德县| 休宁县| 确山县| 喜德县| 枞阳县| 昌吉市| 高雄市| 惠东县| 五指山市| 克东县| 儋州市| 金平| 黑龙江省| 苏尼特左旗| 安新县| 霍林郭勒市| 河源市| 灵川县| 林甸县| 黄骅市| 沂南县| 巴青县| 尖扎县| 泾川县| 昌都县| 永寿县| 新竹市| 巨野县| 桐乡市| 无极县| 丰城市| 香格里拉县| 周宁县| 苍溪县| 永兴县| 安新县| 巍山| 南部县| 梅河口市| 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