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只是改了皮毛 英語教育其實在倒退
幾十年來,中國的英語教育一直在改革。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英語已經成為中小學必修課,當時的教材采用句型操練和語法知識歸納相結合的方法,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
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引入了當時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交際教學思想,教材試圖處理好語言結構、語言功能以及語言技能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1999年11月,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研制工作組發(fā)布了《關于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的設想》,根據英語學習的規(guī)律和我國目前英語教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需求,力求從教學目的、目標、觀念、內容實施、策略手段和評價方面進行重大改革,拉開了我國語言基礎教育改革的帷幕。
2012年新課標的頒布,使得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改革進一步深化。
“其實,無論是哪個版本的改革,改來改去改的還是皮毛,沒有進行根本的改變!闭憬∮⒄Z特級教師、金華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張春良說。教材和教學內容都太過關注聽、說、讀、寫這些技能及語法知識,很少有深層次的探討。
張春良說,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不僅僅是生存和技能層面,更多的是文化和文學層面。但是現(xiàn)在我們的中小學課本里基本忽略了文化和文學,把英語更多地當做應試工具來教了。
“從改革的角度看,現(xiàn)在中學的英語課本里會涉及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內容,比如環(huán)保問題!睆埓毫颊f,鑒于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識,這些問題也只能進行淺層次的探討。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與此相關的文學作品,既有很強的文學性同時也傳達了相關的理念。
不少專家認為,1999年開始進行的英語教育改革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倒退。
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經這樣說,他們年輕時并沒有特意學打招呼、問路、點菜,但是他們遇到外國人的時候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因為他們所學的內容使得他們言之有物。季羨林曾經這樣回憶自己學習英語的情況:在中學時,英文列入正式課程。在我兩年半的初中階段,英文課是怎樣進行的,我已經忘了,我只記得課本是《泰西五十軼事》、《天方夜譚》、《莎士樂府本事》、《Tales from Shakespeare》……
“很多經典小說,除了它地道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有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還會傳達文化和思想!被魬c文說!拔覀冎唤探o學生們一個‘杯子’,卻沒有告訴他們應該往杯子里放什么‘水’!
而我們雖然一直在修改教材,但其實改的只是那個“杯子”,讓杯子看起來更加漂亮,更容易讓人接受,但是,不往杯子里倒水,又如何讓孩子們有水可倒呢?(記者 樊未晨)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