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份來自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海歸發(fā)展報告2013》出爐。據統(tǒng)計,2012年我國留學人員回國人數(shù)達到27.99萬人,同比增長46.56%,為歷史最高。
根據這份藍皮書的內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有關收入的話題,據其統(tǒng)計,大多數(shù)的“海歸”人員在回國后找到的工作薪水比自己的預期低很多,大約八成的“海歸”認為出國留學所花的成本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收回。
近八成“海歸”薪資比預想低
藍皮書指出,目前國內的就業(yè)形勢并不樂觀,77.5%的“海歸”薪資水平比預想的低,其中,38.5%的“海歸”薪資比預想的低很多。據統(tǒng)計,2013年,中國大學畢業(yè)生人數(shù)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699萬人,而相應的就業(yè)崗位卻減少了15%?上攵昂w”的就業(yè)難問題也將日益突出。
針對最引人注目的“海歸”成本回收問題,記者在南京調查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剛回國的“海歸”認為自己三年能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尤其是在國外留學超過兩年以上的,其巨大的開支讓收回成本看上去“遙不可及”。
不少南京的本科碩士“海歸”表示,3000元以上的“起步價”自己都可以接受了,而收回成本的事情則只能是細水長流。
出國留學別只算“經濟賬”
現(xiàn)在出國留學究竟還有沒有“性價比”呢?到底應不應該花這個“大價錢”呢?記者就這些問題致電了21世紀教育研究所的熊炳奇教授,尋求解答。
熊教授指出,留學回國后一定不要把重點放在算“經濟賬”上,如果只看經濟型和性價比,那出國留學就變得太功利了。
熊教授說:“而作為留學者本身,回國后也不能想著只是為了如何去賺錢。知識、文化、好的學習氛圍等都不是用經濟來衡量的。”(記者 徐赟)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