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微信公號家長提問:孩子都小學五年級了,做事還是特別磨蹭,起床慢慢悠悠,寫作業(yè)拖沓,要是帶著他出門更是要費半天工夫,孩子越磨蹭,我就越著急,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個磨蹭的毛病呢?
專家觀點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趙瀾波:孩子磨蹭一般來講有三個原因,一是天生的性子慢;二是孩子不喜歡做某件事情,故意磨蹭;三是家長沒有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給孩子制定合適的行為規(guī)則。
家長要正確對待和認識孩子的“磨蹭”,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磨蹭,大多時候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原因,就是沒有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于是對孩子大吼大叫,結果孩子不僅不會快,反而更加的磨蹭。其實,孩子的磨蹭與孩子本身沒有直接的關系,關鍵是家長的看法和做法。教育和改變自己,才是最高境界的家庭教育。
對于天生慢性子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并尊重孩子的慢節(jié)奏,因為天生的性格很難改變。如果強行讓孩子跟上家長的節(jié)奏,會讓孩子失去自信,而沒有自信是比磨蹭更可怕的結果。
對于孩子不喜歡做某件事情而磨蹭,需要家長有同情心,理解孩子為什么不喜歡做這件事情。對于有些不喜歡的事情,可以選擇不做,選擇孩子喜歡的事情做。對于孩子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情,則需要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制定一定的規(guī)則。
那么,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培養(yǎng)孩子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制定什么樣的規(guī)則呢?
首先與孩子協商制定作息時間,養(yǎng)成專時專用的習慣。以早起上學為例,以固定的出家門的時間為節(jié)點,家長可以先觀察,如果由孩子自己完成洗漱、穿衣、吃飯,需要多長的時間。如果孩子需要半個小時,則再提前10分鐘叫醒孩子。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孩子完成得很好,需要及時鼓勵,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孩子沒有完成好,再接著尋找原因。
第二,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后果,養(yǎng)成負責任的習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磨蹭,一邊嘮叨抱怨,一邊幫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整理書包、穿衣服等。家長的這些不忍心,日積月累,使得孩子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建議讓孩子遲到幾次,被老師批評幾次,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
第三,獎懲結合,養(yǎng)成學習有效率的習慣。比如,晚上的作息時間可以和孩子商量分為吃飯、做作業(y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洗漱睡覺等幾個階段。在做作業(yè)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兩個時間段上實行獎勵和適當懲罰。(記者 安蘇)